3·15教育宣传周|以案说险:警惕“天上掉馅饼”
发布日期:2021年11月25日
案例:
2020年疫情期间,某客户反馈称某代理公司人员“小张”电话联系告知疫情期间国家给补助,会汇入一笔钱到客户的银行账户,可以用于缴纳已有任何一家保险公司的保单续期或投保新保单,但是需要上门和客户了解确认目前名下保单的情况,并协助客户进行操作。最终经核实,实际上是通过客户的手机,办理原保单的贷款,通过贷款来投保其它新单或者购买其他代理理财产品。
分析:
此类案件是典型的打着“疫情补助”的幌子来欺骗客户进行销售的行为,不明真相或者不了解保单的客户很容易受到欺骗。
保险机构都有非常严格的客户信息保障措施,保障客户的信息安全,不会通过个人电话的形式通知客户办理所谓“疫情补助”,这些与保险无关的业务。另外,行业内很多保险公司为便捷服务客户,都推出了很多可以网上办理的保单保全业务,这些电子化的保全服务,都有严格的客户身份校验过程及办理业务的提示。上述案例中,客户只要致电相关官方服务电话或者电子化保全(贷款)操作中,细心留意,基本可以阻断欺骗得逞。
消费提示:
保护个人信息安全。信息安全权是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严格防控金融消费者信息泄露风险,保障金融消费者信息安全是金融保险机构的基本的责任,同时,金融消费者也要树立这种信息保护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意识,防止信息被不法分子所利用;
保险消费者,如遇到任何疑问,可以通过保险公司官方服务通道了解和咨询,误轻易相信陌生人的一面之词,包括代理维权退保等;
认真对待保险服务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比如签字(包括电子签名)确认,抄录风险提示语,销售过程的双录,回访,保全身份验证等,这些都是保险服务过程中保障机构和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重要的方式,清楚内容再操作,切勿图省事,一切听从他人“指导”,大意处理;
远离“高利益”诱惑,警惕“天上掉馅饼”式欺骗,提高自我防范风险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