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保险公众宣传日 | 警惕“高收益”套路,保障自身财产安全
案例简介
2021年10月,H先生来到保险公司柜面要求办理保单贷款,贷款金额高达百万,于是工作人员耐心询问了H先生的资金用途,H先生表示近期认识了一位基金公司的“朋友”,推荐他投资一款年收益可达20%的产品,并且投资后这位“朋友”还可内部推荐他成为公司的贵宾客户,可享受“豪华五日游”等丰厚礼品。这引起了工作人员的警觉,意识到H先生可能遇到了诈骗,立即向H先生讲解了可能存在的风险及非法集资的相关案例,并告知H先生非法集资的危害。最终,H先生放弃了投资的想法,不再办理保单贷款。
案例分析
2022年1月,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了《关于防范“套路”营销行为的风险提示》,提示消费者警惕身披“高收益”等各种马甲,打着金融创新、金融服务等名义,实则进行非法集资、诈骗的违法犯罪行为。本案中H先生缺乏金融风险识别能力,仅关注到“高收益”,却忽视了背后可能存在的风险,幸好经过工作人员的耐心讲解,才避免了H先生的财产损失。
消费风险提示
不要轻易相信所谓“高收益”的投资产品,高收益往往伴随着高风险。警惕营销中夸大收益及回报,掩饰风险、隐瞒息费等行为,不要仅因为“高回报”、“丰厚礼品”等营销宣传套路而轻率购买不符合自身需求和消费能力的金融产品或服务。
金融消费者要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和理性投资意识,通过正规机构、规范渠道购买金融产品,主动远离非法集资以及承诺高收益低风险的借贷、理财活动,保障自身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