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宣传周|防范养老诈骗,安享幸福晚年
近年来,随着社会对养老话题的重视度加深,针对老年人实施的诈骗层出不穷。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老年群体法律意识淡薄、辨识能力不强、行动不便、不熟悉电子设备操作等弱点,以提供“养老服务”、投资“养老项目”、销售“养老产品”、宣称“以房养老”、代办“养老保险”、开展“养老帮扶”等为名,骗取老年人钱财。
一、养老诈骗常见骗局
(一)提供“养老服务”
以开设家政、养老服务公司等为名,通过赠送小礼品等形式吸纳老年人为公司会员,利用组织会员免费旅游、外出参观或聚餐之机召开推介会,以高额回报相诱,向会员推介“居家养老服务”的投资项目吸引老年人入会和投资。
(二)投资“养老项目”
不法分子可能会先在公园、菜市场、小区等老年人聚集场所给老年人灌输投资的概念,接着通过组织旅游、参观、讲座、赠送礼品等手段博取老年人的信任,抛出高额分红、保本高息、预订养老服务等说辞吸引老年人,诱骗其投资养老项目。
(三)销售“养老产品”
不法分子抓住老年人对健康的渴望心理,通过组织专家讲座、免费体检、消费返利、赠送礼品等方式吸引老年人参与活动,以“包治百病”“延年益寿”为噱头,诱骗其购买价格虚高或假冒伪劣产品。
(四)宣称“以房养老”
不法分子以“房本在家无用”等类似话语为借口,假借国家“以房养老”政策之名,诱骗老年人抵押房产,并将抵押所得资金用于购买其理财产品,导致老年人最终不仅没了房子还背负高息贷款。
(五)代办“养老保险”
不法分子谎称认识社保局等部门工作人员或者冒充银行、保险等机构工作人员,以代办“提前退休”“养老保险”“补办养老金”等理由,收取老年人的材料费、好处费,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受害人交纳的保险金。
(六)开展“养老帮扶”
不法分子假借义务诊疗、心理关爱、直播陪护、慈善捐助、志愿服务、组织文化活动等形式获得老年人的信任,对老年人实施诈骗。
二、风险提示
(一)理性投资理财
投资有风险,高收益往往伴随着高风险,以“保本高收益”等为噱头宣传的投资理财产品,就是金融诈骗。
(二)选择正规机构
购买投资理财产品应结合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选择正规机构和正规渠道。老年人办理各类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应到有关部门、官方网站、街道社区、村委会等咨询了解相关法律政策,到相关部门的办事窗口、官方平台依法依规办理。
(三)不要贪图小利
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贪图小利,不轻信他人,牢记“天上不会掉馅饼”“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守住您的钱袋子。
(四)树立科学健康理念
老年人养老保健要科学,要从正规渠道获取科学的保健知识,到正规医疗机构就医,遵医嘱服用药物,任何宣传包治百病、药到病除的“神药”都是欺诈行为。
(五)保护个人信息
增强个人信息安全意识,慎重对待合同签署环节,不在空白合同签字。妥善保管好个人信息,不随意提供身份证、银行卡号、密码、验证码等重要信息,以防被冒用、滥用或非法使用。
若发现疑似非法金融活动,请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或向有关金融监管部门反映情况。
